一、了解资助政策
为大力推动知识产权贯标,各省、市、区政府为企业贯标工作提供配套经费支持。例如陕西省连续5年对企业贯标工作有经费支持政策: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对贯标企业每家给予2万元启动经费支持,并会同各市(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对按期完成贯标并通过验收的企业给予5万元补助(其中省知识产权局补助3万元,市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或县区配套补助2万元),对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的企业给予8万元补助(其中省知识产权局补助5万元,市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或县区配套补助3万元)。因此,企业在贯标之前,务必了解一下所在省市区的贯标政策,以及享受政策需要的必要条件。
二、明确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工作负责人
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工作能够顺利推进,还需要企业最高管理者重视。最高管理者制定知识产权方针和目标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指引方向;明确知识产权管理职责和权限,确保有效沟通;保障资源配备,确保有序进行。由最高管理者任命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确保全体员工理解知识产权方针和目标;确保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协调、落实各项资源;确保外部沟通的有效性。管理者代表要调动各部门负责人和联络员的积极性,确保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全面落实。主要负责的部门和人员也要确定,确定之后才能牵头组织大家召开启动会、诊断会、编写文件及后面一系列工作。否则,没有牵头部门和人员,大家会一盘散沙,很难形成统一合力。
三、选取适合的辅导机构
辅导机构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贯标工作的落实程度。对辅导机构的考察主要体现在:
1、是否具有合格的辅导人员
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与其他的体系比较而言,专业性非常强,没有一定数量的专业辅导人员,是无法开展辅导工作的。辅导人员不仅要对《规范》理解透彻,具备知识产权信息分析能力,还需要有一定的知识产权工作经验,将《规范》的要求与企业实际情况深度融合,制定出最适合企业情况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顺利完成贯标辅导工作。
2、辅导人员是否具备专利检索分析能力
《规范》中6.4信息资源a)建立信息收集渠道,及时获取所属领域、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信息;b)对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和分析加工,并加以有效利用;7.1获取b)在获取知识产权前进行必要的检索和分析。8.1立项a)分析该项目所涉及的知识产权信息,包括各关键技术的专利数量、地域分布和专利权人信息等;8.2研究开发a)对该领域的知识产权信息、相关文献及其他公开信息进行检索,对项目的技术发展状况、知识产权状况和竞争对手等进行分析;8.5销售和售后a)产品销售前,对产品所涉及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全面审查和分析,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和风险规避方案等多个方面提及对知识产权进行检索和分析。但是,由于知识产权检索和分析是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薄弱环节,因此要求辅导人员要给企业做好知识产权检索和分析培训,手把手指导企业员工学会检索和分析知识产权,这样才能把知识产权工作真正融入到企业的实践过程中,如果辅导人员不懂得检索技巧,辅导工作很难深入进行下去。
3、辅导机构或辅导人员辅导的企业数量和典型案例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体系建设是一项新生事物,如果辅导机构或人员完全没有经验,就很难准确把握标准。每家企业的规模、组织管理架构、业务流程和工作侧重点不一样,贯标的需求情况就会不一样,如果没有辅导过一定数量、各种规模的企业,辅导机构很难游刃有余的带领企业顺利完成体系建设工作。
四、签署贯标辅导协议
企业与辅导机构签订贯标辅导协议时应注意审查协议内容。最重要的是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密和知识产权权属条款。
明确企业和辅导机构的权利义务要求,企业要全力配合辅导机构全程咨询工作,咨询协议的服务周期应该是从贯标启动开始到获得体系证书的整个流程中。辅导机构还要积极主导知识产权管理体建设的进行;辅导机构除了搭建体系外,还要培训指导企业运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不能半途而废;其次是保密和知识产权权属条款,《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 29490-2013)7.5合同管理“b)对……管理咨询等知识产权对外委托业务应签订书面合同,并约定知识产权权属、保密等内容。”条款明确要求管理咨询合同应约定知识产权权属、保密等内容。
企业与辅导机构应约定责任分担,比如因为辅导机构不专业、不尽职辅导导致企业未通过体系认证,责任应该由辅导机构承担,退还相应的辅导费用。实践中很多企业喜欢将是否拿到政府资助作为辅导机构的义务,有些不尽合理。因为资助主要针对的是企业,辅导机构作为贯标工作辅导责任的承担者,很难履行此项职责。
此外,辅导过程中辅导人员来回差旅费的支付应该在协议中明确。因为贯标工作辅导周期长,辅导次数多,尤其是异地辅导的,差旅费不菲,如果前期约定不清楚的话,后期容易产生偏差,影响双方的积极性。
贯彻落实《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好处不言而喻,真正落实并融入到企业实际运行中却是难上加难。企业做好知识产权贯标的前期工作准备,才能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